空調機組壓縮機不回油常見的原因
在制冷系統中,潤滑油與冷媒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確保壓縮機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素之一。當系統處于工作狀態時,潤滑油會隨著冷媒一起從壓縮機排出,并通過系統的循環最終返回到壓縮機。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冷媒可以在液態和氣態之間轉換,而潤滑油主要以液態存在,這種差異可能導致潤滑油在某些部件或結構點處滯留,無法順利回流至壓縮機。
冷媒在系統中的相變過程會影響潤滑油的行為。例如,當冷媒由液態轉變為汽態時,原本溶解于其中的潤滑油可能會析出并附著在管道或其他組件上。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且沒有有效的解決措施,將導致壓縮機內部缺乏足夠的潤滑油進行潤滑,進而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如干燒等故障,嚴重損害壓縮機性能。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證潤滑油能夠順利地回到壓縮機內。
一、確保適當的油量
壓縮機在排放冷媒的同時也會攜帶少量冷凍機油(通常為0.5%)。假設在一個5HP系統中,按照ARI標準條件下的循環量約為330kg/h計算,則只需約50分鐘就能將壓縮機內的所有潤滑油帶出。若這些潤滑油不能及時返回壓縮機,則大約2~5小時內就會造成壓縮機損壞。因此,保障潤滑油的有效回收至關重要。
二、確保潤滑油能回到壓縮機
1. 維持合適的吸氣管流速:應保持吸氣管內冷媒的流速大約為6m/s左右,以確保潤滑油可以順利返回壓縮機;同時,最高流速不宜超過15m/s,以免引起過大壓降或流動噪音。
2. 避免潤滑油滯留在蒸發器:設計時需注意不讓潤滑油在蒸發器內存積。
3. 合理設置氣液分離器的回油孔:回油孔尺寸需適中,過大容易吸入液體冷媒導致濕壓縮,過小則會造成回油不暢,使潤滑油停留在氣液分離器內。
4. 消除潛在的滯油區域:確保整個系統中不存在阻礙潤滑油流動的地方。
5. 長配管高落差情況下的處理:對于較長且有較大高度差的配管安裝,要特別關注潤滑油是否能充分回到壓縮機,并可通過帶有油面鏡的壓縮機監控潤滑油水平。頻繁啟動壓縮機會不利于潤滑油的回收。
三、減少壓縮機的上油率
1. 停機期間防止冷媒溶解入潤滑油:使用曲軸加熱器可以幫助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2. 防止過濕運轉:因為這會導致潤滑油泡沫化,增加上油量。
3. 配置內部油分離裝置:有助于攔截部分被帶出的潤滑油。
4. 抑制潤滑油起泡現象:減少因起泡而導致更多潤滑油被帶離壓縮機的可能性。
四、長配管高落差
如果配管長度超出推薦值,不僅會增大壓力損失,還會降低冷媒流速,影響潤滑油的回流效率。此外,較長的配管也更容易出現潤滑油滯留的問題,從而威脅到壓縮機的安全運行。此時,應該考慮從高壓側補充與原廠相同的潤滑油牌號,以彌補不足。
五、設置必要的回油彎
當配管垂直方向上的落差超過10m~15m時,建議在氣管側設置回油彎管。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防止停機后潤滑油倒流回壓縮機造成液擊;二是改善氣管內的回油效果,避免因回油不良而導致壓縮機缺油。
六、確保適當的冷凍油粘度
選擇適合低溫環境使用的潤滑油非常重要,這類潤滑油應在較低溫度下仍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不易黏附在管壁上阻礙其回流。此外,潤滑油還應當與所用冷媒具有良好兼容性,以便無論冷媒處于何種狀態都能保證潤滑油順暢流動。
七、油分/氣分離器的選擇
油分離器:常見的三種類型包括帶浮球閥、手動控制和無浮球閥的設計。每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選擇時需結合具體應用場景考量。
氣液分離器:作為回油系統中的關鍵元件之一,其回油孔和平衡孔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潤滑油能否順利返回壓縮機。制造商應根據自身產品的特性定制合適的氣液分離器,而不是簡單地采用通用型號。
綜上所述,為了維護壓縮機的良好運作,除了正確選擇潤滑油外,還需要精心設計和調整整個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管道布局、元器件選型及控制系統設置等。
更多有關制冷的相關資訊,請登錄銀海松官網www.midifool.com查看,或者撥打電話010-66531607來向銀海松的工程師咨詢。北京銀海松科技有限公司,專注工業制冷行業21年,經營銷售空調制冷壓縮機,冷庫制冷壓縮機等應用于各種工業制冷工況的谷輪壓縮機。銀海松2011年開始和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合作,代理銷售艾默生谷輪制冷壓縮機的全系列產品,以及艾默生制冷壓縮機組和艾默生制冷配件。另外銀海松還從事制冷壓縮機組的生產制造,以及提供制冷工程的方案設計和施工,制冷設備的保養維修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