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調常見專業詞匯解析
1、匹(P)的含義:“P”是功率的簡稱,國際用“瓦”是指制冷量1P約為2500W。 如:1.5P是指制冷量為1.5*2500W=3500W;2P是指制冷量為2*2500W=5000W 。
2、能效比:(EER)在額定工況和條件下,空調器進行制冷運行時,制冷量與有效輸入功率之比。EER=制冷量/輸入功率,此值能檢驗空調的性能,值越大,系統匹配越好,空調性能優越,制冷、制熱效果越好,耗電量越小。
3、除濕量:指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的空氣中除去的水分,叫除濕量。單位:升/小時(L/H) 。
4、額定電壓:指空調器制造廠在空調器產品出廠時,對該產品允許的電源電壓值,或電源電壓允許變動范圍所作出規定。
5、噪聲類型:空氣動力噪聲,機械振動噪聲,電磁性噪聲來源:風機和壓縮機,噪聲范圍:室內在50分貝左右,室外在60分貝左右。
6、額定功率:正常工作狀況工作時,所消耗的電功率是空調器的允許總功率。
7、制冷劑即制冷工質:是制冷系統中完成制冷循環的工作介質。制冷劑在蒸發器內吸取被冷卻的對象的熱量而蒸發,在冷凝器內將熱量傳遞給周圍空氣或水而被冷凝成液休體。制冷機借助于制冷劑的狀態變化,達到制冷的目的。
8、功率:空調器進行制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低壓側制冷劑在蒸發器中吸收的熱量,常用單位為W或KW。
9、熱量:空調器進行熱泵制熱運行時(熱泵輔助電加熱器應同時運行)單位時間內送入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的熱量。
10、EER/COP:制冷(熱)循環中產生的制冷(熱)量與制冷(熱)所耗電功率之比為性能系數。制冷時稱為能效比,用EER表示:制熱時稱為性能系數,用COP表示。
11、載冷劑:是指在間接制冷系統中用以傳送冷量的中間介質。載冷劑在蒸發器中被制冷劑冷卻后,送到冷卻設備冷卻,吸收被冷卻物體或環境的熱量,再返回蒸發器被制冷劑重新冷卻,如此不斷循環,以達到連續制冷的目的。
12、風機盤管:空調系統中常用的換熱設備,由肋片管和風機等組成,載冷劑流經風機盤管(管內)時與管處空氣換熱,使空氣降溫。風機盤管屬于空氣冷卻設備。
13、水冷冷水機組:屬于中央空調系統中的制冷機組部分,其載冷劑為水,稱為冷水機組,而冷凝器的冷卻為利用常溫水的換熱降溫來實現,故稱為水冷機組。與水冷機相對的稱為風冷機組,風冷機組的冷凝器由與室處空氣的強制通風換熱達到冷卻目的。
14、VRV系統:即制冷劑流量可變式系統。其形式為一組室外機,由功能機和恒速機,變頻機組成。通過并聯室外機系統,將制冷管通集中進入一個管道系統,可以方便地根據室內機的容量的匹配,對室內機的合適的容量從122.5以1.5KW的級差進行選擇,即最多一組室外機可連接30臺室內機。室內機有天花板嵌入式、掛壁式、落地式等。
15、模塊機:在VRV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將傳統的氟利昂管路改變為水路系統,將室內外機合并為制冷機組,室內機改為風機盤管。利用載冷劑水的換熱來實現制冷過程,模塊機由于能夠根據冷負荷要求自動調節啟動機組數量,實現靈活組合而得名。
16、活塞式冷水機組:以活塞式壓縮機為主機的冷水機組。機組由制冷壓縮機與冷凝器、蒸發器、熱力膨脹閥等組裝而成,并配有自動能量調節和自動安全保護裝置。活塞式冷水機組具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管理方便等優點。活塞式冷水機組單機制冷從60到900KW,適用于中大型工程。
17、螺桿式冷水機組:螺桿式冷水機組是由螺桿制冷壓縮機組、冷凝器、蒸發器以及自控無件和儀表等組成的一個完整制冷系統。它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占地面積小、操作維護方便、運轉平穩待優點,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單機制冷量從150到2200KW,適用于中、大型工程。
18、離心式冷水機組:由離心式制冷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主電動機、抽氣回收裝置、潤滑系統、控制柜和起動柜等組成。單機制冷量從700至4200KW。其適用于大、特大型工程。
29、溴化鋰機組:以熱能為動力,以水為制冷劑,以溴化鋰溶液為吸收劑,制取0℃以上的冷媒水,可用作空調或生產工藝過程式的冷源。溴化鋰吸收式以熱能為動力,常見的有直燃型、蒸汽型、熱水型三類,其冷量范圍為230到5800KW,適用于中型、大型、特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