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企業“走出去”與“走得穩”
近幾年,中國勞動力格局上“劉易斯拐點”已經悄然到來,人口紅利開始減弱,這使得人們開始質疑中國能否守住“世界工廠”地位,“made in China”是否已經演變成制造業產業鏈末端的代名詞?|谷輪壓縮機|尤其是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冷凍冷藏企業更多把發展放在國際市場上。
同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劇,冷凍冷藏企業也迫切的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呈現出不可遏制的國際化趨勢。這期間,擁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邁出“走出去”的步伐|谷輪壓縮機|,以生機蓬勃的面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
事實上,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冷凍冷藏企業多數是“代工為主,品牌為輔”,或者從空間布局來看“東南亞、中東、非洲居多,歐洲較少”,整體看,自主品牌占比不夠,對于企業來說,建立國際品牌恍如一條長征路。中國冷凍冷藏企業自主品牌在國外發展比較困難,特別是部分雜牌企業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以低價沖擊市場,對中國產品形象造成損壞,對大企業影響很大。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國家和政府的一系列產業配套政策扶持下,中國冷凍冷藏企業深化轉型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事實上,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比如全球資金統籌和金融資源的協同,中國企業境內外資金融通尚不能及時根據全球經營動態運籌全球資金,利率、匯率以及海外資金流動性、安全性存在風險等。在產品出口過程中也常常會受到諸如反傾銷、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等種種限制。全球化運營能力的人才也相對缺乏,尤其在高端國際人才引進的效率和便利性方面也存在不足。
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不光要“走出去”,還要“走得穩”為減少因實施“走出去”戰略而引發的貿易摩擦與糾紛,業內一些專家建議,國內企業要改進不足、調整定位、守法經營、加強調研、避免惡性競爭及注義宣傳等。